鄂州葛店吳家畈《吳氏宗譜》
吳忠強(榮祥)
【譜 名】:吳氏宗譜
【卷 冊 數】:二十九卷,首一卷,三十二冊
【譜 籍 地】:鄂州市葛店區
【堂 號】:至德堂
【始 遷 祖】:吳萬鐘
【撰修年代】: 1996年
【版本類型】:鉛印本,線裝
【纂 修 者】:吳國棋、吳紹奇、吳仲斌等
【內容摘要】:
始遷祖萬鐘,諱愷一,原籍江西南昌縣瓦溪壩,明萬歷年間隱居湖北武昌縣葛店南御龍坂附近的湖邊,結草為廬,開墾荒地,繁衍生息,后此地取名為吳家畈。 萬鐘生三子思剛、思貞、思朝。思剛生子三,一山、一淇、一湖。一山生道高、道墉;一淇生子二道珂、道璣;一湖無傳。道高無傳,道墉生景端、景先;道珂生子六:景美、景堯、景賢、景新、景舜,景魁;道璣生一子景揚……隨著世代沿傳,人口增多,相繼從吳家畈分遷至周邊,后裔子孫現分布于許家咀、王家嶺、龍家坡、松林塆、吳家橋等大小十九個村莊。繁衍至今四百余年,已傳至二十二代。至1996年修譜統計,宗支人口已達四千人。
此譜為七修,卷首為續修職員名字一覽表、凡例、家訓、祠規、總敘、紀略、衣冠志、遺像、坐落圖、捐產款志、章程、村莊分布圖、各房存譜約、老傳序、新傳序、功德卷、傳記,受氏源流、歷代世系,卷一至二十九世系。
【字 派】:
萬思一道,景廷學世。治士朝文,中永其錫。
祖德長茂,家緒克昌,大開兆應,同慶榮光。
【附 注】:
本譜為吳兆麟將軍家族譜,吳兆麟,譜名錫敏,卷首下收錄有陸軍少將周慶詩撰寫的《吳兆麟四十三歲紀略》,以及《武昌辛亥首義元勛兆麟公傳》記述吳兆麟將軍的生平事跡,,另收錄有吳兆麟所寫《先嚴諱其意府君紀略》,及吳兆麟之兄吳兆祺所寫《先慈葉太夫人紀略》。
【名人簡介】:
吳兆麟(1882年-1942年10月17日)字畏三,號寬元,譜名錫敏。湖北省鄂城縣(今鄂州市)葛店岳陂村宗國嶺人。中國民主革命家,武昌起義領導人。
吳兆麟家務農,父親種菜為生。1898年,入湖北新軍工程營當兵。1899年,考入隨營將校講習所。1900年,入工程營專科學校。后來升任工程營左隊隊官。1906年,吳兆麟加入日知會,任日知會干事、日知會工程營代表。后考入湖北參謀學堂,提充領班。1909年畢業,回營仍任工程營左隊隊官,在部隊中常宣傳革命。他參加了1906年的彰德秋操,1908年的太湖秋操,編寫了各秋操紀事,編著有《戰術實施》、《參謀旅行》等軍事書籍,獲印發各軍參閱。
1911年10月10日夜,熊秉坤率工程八營起義,攻占楚望臺軍械庫,推舉吳兆麟為湖北革命軍臨時總指揮。吳兆麟、蔡濟民、熊秉坤成為武昌起義當晚的領導核心。吳兆麟指揮起義部隊兵分三路,于10月10日夜間進攻湖廣總督署,10月11日晨光復武昌。
10月11日中午,在湖北諮議局召開了聯席會議,商議組織軍政府,起義眾人認為自身聲望不足,欲推舉協統黎元洪任都督,黎元洪不同意,后來吳兆麟以總指揮的身份提議公舉黎元洪為都督,湯化龍為民政總參長。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成立后,吳兆麟任謀略處謀略。武漢保衛戰時,吳兆麟歷任民軍第一協統領,鄂軍都督府參謀部副部長、部長,戰時總司令部副參謀長等職務,曾經親自赴漢口督戰。黃興來到湖北防守漢陽時,吳兆麟率參謀數人,協同辦理軍務,在前線和鄂軍都督府間來往,參與制定作戰計劃,并協調戰時總司令部與鄂軍都督府的關系。漢陽失守,黃興赴上海后,蔣翊武護理戰時總司令,吳兆麟同蔣翊武共同籌劃防守武昌。不久,黎元洪潛赴葛店,吳兆麟負責防守武昌,并接任戰時總司令。12月17日,黎元洪被推舉為大元帥,任命吳兆麟為鄂軍參謀總長兼第五鎮統制。
中華民國成立后,1912年1月9日,吳兆麟任北伐第一軍總司令。1月13日,吳兆麟任鄂軍參謀總長。1912年9月,北京政府授予吳兆麟陸軍上將、勛二位,并授予大綬嘉禾章、文虎章。湖北裁軍時,吳兆麟去職,奉調赴北京。
1913年秋,李烈鈞在湖口舉兵討伐袁世凱,吳兆麟被黎元洪派駐段芝貴部任聯絡參謀。因受到排擠,且對現狀不滿,對袁世凱、黎元洪、革命黨人均無信心,故吳兆麟脫離政界,回到湖北投身社會公益事業。在湖北,吳兆麟于1922年督修樊口大堤,建民信閘、民生閘,開辟月河,修筑王唐黃堤等堤防工程,三年后工程完工。1922年,吳兆麟被公推為“武昌辛亥首義同志會理事會”主席,并倡議修建武昌首義公園。1923年2月15日,吳兆麟獲授將軍府將軍。晚年,吳兆麟和日知會的老朋友張純一等人研習佛經,主張“心治即國治”、“心安即國安”。
1938年日軍攻占武漢后,吳兆麟因長期患有哮喘,故留居武漢,每日讀佛經。日軍脅迫其出任偽軍總司令、湖北省政府首席參議,被吳兆麟拒絕。日本人遂將吳兆麟軟禁。
1942年10月17日,吳兆麟在武昌因哮喘病逝。重慶國民政府明令褒揚并予公葬,葬于武昌伏虎山。
吳兆麟著有《太湖秋操紀實》、《戰術實施》、《辛亥武昌革命工程第八營首義始末記》等。他還存有武昌起義時期的文電底稿以及日記多種,后來曹亞伯撰寫的《武昌革命真史》從中多有取材。
附【吳兆麟世系圖】:
萬鐘→思剛、思貞、思朝→一山、一淇、一湖→道珂、道璣→景美(遷王家嶺)、景堯、景賢、景新、景舜,景魁→廷秩、廷照、廷學→學尚→世允、世貴→志富、志剛→士祿→朝柱、朝哲→文約、文憲、文莊→中珠→永漢、永泗、永浚→其鴻、其意(遷宗國嶺)、其殿、其榮、其鑒→錫鼐(官名兆祺)、錫敏(官名兆麟。字畏三)、錫珍(官名兆鯉)→祖慈、祖善、祖蔭→德立、德平→長新、長鳴→…
上一篇:漢陽吳氏宗譜
下一篇:湖北咸寧雙溪《吳氏宗譜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