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明、吳亮為北宋時期常山桐門吳氏六進士的其中兩位,且是兄弟同榜及第。據《衢州府志》、《常山縣志》記載元豐二年(1079年)時彥榜(進士):吳明,亮(即吳亮,筆者注)兄,樞密院同僉。雍正《浙江通志》記載:元豐二年己未(1079年)時彥榜(進士),吳明,常山人,僉書。另外,龔延明、祖慧編著的《宋代登科總錄》也收錄:吳明,衢州常山縣人,元豐二年登進士第,仕至簽書判官廳公事。
樞密院在北宋掌握軍事,負責管理軍籍、武官升遷調轉、軍事機密、邊防布置及作戰計劃等。相關官員有樞密使、樞密副使、同知院事、僉書院事、同僉院事。僉書為樞密使的副官,掌管辦理軍事文書事宜。“書”本為“署”,因避宋英宗趙曙諱,改作“書”。
簽書判官廳公事,北宋官名,太平興國四年(979) 始于諸州府置,以京官充任,領判官之職,助理郡政。
另據族譜記載,(吳)亮同兵部尚書(吳)隱之弟兄遷(桐門)寺于南赤山下,塑(吳)祐像,改名福田寺,等等。目前發現的資料,只記載吳亮公的兄為吳明公,所以,筆者認為以上的“隱之”應該是吳明公的字或號。再者“兵部尚書”的名銜,可能是世襲于吳祿公(開寶元年,即公元968年,授兵部尚書),因此,除族譜外其他史料均未記載其為兵部尚書。據此,筆者也認為吳明公很可能是兵部尚書吳祿公的嫡系長房長孫。
筆者從現有史料進行年代上分析和推斷:吳祐公比傳世始祖吳祿公年長10到15歲。吳祿公長子茂高公(族譜有載)生于913或915年,謹公(可能是祿公次子)比茂高公小5歲左右,而族譜有列的祿公第三和第四子暫無史料記載。吳濤、吳溉、吳沆為吳祐/吳祿公六世孫;吳明、吳亮、吳昉、吳晛為七世孫。另外族譜記載茂高公子仁遇公,仁遇公子德公、肅公等五子,肅公為《祐公碑記》的撰文者。至此,目前暫缺第五世孫的史料記載。